DTT 離散試訓 – ABA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DTT – Discrete Trial Training離散試訓

編譯:Shelby Xia

 「離散試驗訓練是教授自閉症兒童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

 「離散試驗訓練」,簡稱「離散試訓」(DTT)是應用行為分析(ABA)中最為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DTT採用簡化以及結構化的步驟進行教學。它不是一次性地教授整個技能,而是使用「離散試驗」這種方式,將技能分解,逐一進行教學(一次只教受一個步驟),然後再將掌握的分解技能重新組建。

有時您可能會看到「離散試驗程序」,「離散試驗教學」,或「離散試驗教導」等辭彙,這些術語與「離散試驗訓練」具有完全相同的意思。

基本概念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DTT就是一系列的「教學嘗試」,每一次「嘗試」稱為一個「離散試驗」,或者簡稱「試驗」。 舉個例子說,我們教星星識別顏色,他/她需要通過指出放在桌子上的紅色或藍色卡片來學習識別紅和藍這兩種顏色。 每一次的教學嘗試或「離散試驗」所使用的結構化版本可能會是這樣的:

離散試驗一:

老師把一張紅色卡片和一張藍色卡片放在星星前面的桌子上

老師然後說「指向紅色」

星星指向紅色卡片

老師會說「對了! 做得好!」

在開始下一個離散試驗之前,會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

離散試驗二:

老師把一張紅色卡片和一張藍色卡片放在星星前面的桌子上

老師然後說「指向藍色」

星星指向藍色卡片

老師會說「你做得對! 太棒了!「

在開始下一個離散試驗之前,會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

在DTT中,每一次的「試驗」都包括一組非常具體的步驟,這些步驟必需要被明確定義並且記錄在案,並且要一貫性和一致性地遵循。 明確的步驟有利於教師或者治療師主管確定:哪些具體的教學方法或「策略」是有效的,哪些不是。

 離散試驗的六個基本步驟

1.前提

2.提示

3.回應

4.回應正確的結果

5.回應不正確的結果

6.試驗間隔

也有許多專家認為,離散試驗有5個基本組成部分,他們將「回應正確的結果」和「回應不正確的結果」劃入同一部分,統稱 「結果」。我們在這裡將它們分開,這有助於表明有「兩種」可能的結果,兩者都需要明確界定。

在ABA教學領域,DTT也可以簡化成:(Sd) —› (R) —› (Sr) 刺激指令—›回應 —›刺激強化

 前提

「前提」是離散試驗的第一部分,它用來「建立回應/答覆」。 在我們之前的例子中,前提是:老師說「指向紅色」或者指向其它顏色的卡片。

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星星就無法提供「指向紅色卡片」的正確答案,這就是為什麼「前提」是用來「建立回應/答覆」的原因。 請注意,在這裡我們同時需要「彩色卡片」和「教師的陳述/請求」,才能使星星做出正確的回答,所以這兩個先前條件都被定義為「前提」。

在編寫離散試驗程序時,所有老師的行為都將被列入前提。如果我們使用先前的例子:紅藍色識別任務,使用「前提」的縮寫字母「A」 。「前提」可以編寫為:

  • A星星面前的桌子上放置紅色和藍色的卡片。 老師說指向_______(紅色或藍色)。

 提示

「提示」是用來輔助教學的方法或者工具,有許多種類型的「提示」可以使用。例如:當星星剛開始學習指向彩色卡片時,老師可能會使用一種叫做「全手勢提示」的類型,這會是一個完整的手勢提示。老師會說「指向紅色」,然後立即自行指出紅色卡片。這種類型的提示有效地給了星星一個正確的答案。當星星根據「全手勢提示」指出正確卡片時,給予「強化物」作為獎勵。

當「全手勢提示」使用多次之後,星星也可以給予一定頻率(這有一個設定的標準)的正確回應,那麼這個時候「全手勢提示」就會被「淡化」為「部分手勢提示」。老師會說「指向紅色」,然後自行在到達紅色卡片上方的一半位置做出指示(部分手勢提示),如果星星指向紅色卡片,給予強化獎勵。隨著教學的進一步進展,這個提示也會被逐漸淡出,直至不再使用。

即使「提示」不再使用,我們仍需要定義提示級別,這個級別被定義為:「獨立完成」或者「獨立- Independent」的縮寫「IND」。將提示級別定義為「獨立完成」,是讓教師知道不再需要使用任何提示,因為星星會獨立做出回應。

以下是使用三種不同類型「提示」的案例:

全手勢提示試驗

老師把一張紅色卡片和一張藍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說:「指向紅色」

老師立即自行指出紅色卡片(全手勢提示)

星星答覆,指向紅色卡片

老師說「對了! 做得好!」

在開始下一個離散試驗之前,會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

部分手勢提示試驗

老師把一張紅色卡片和一張藍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說:「指向紅色」

老師立即自行在距離紅色卡片的半空指向紅色卡片(部分手勢提示)

星星答覆,指向紅色卡片

老師說「你說得對! 太棒了!「

在開始下一個離散試驗之前,會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

獨立完成試驗

老師把一張紅色卡片和一張藍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說「指向紅色」

老師完全沒有提示(獨立完成)

星星答覆,指向紅色卡片

老師會說「對了! 做得好!」

在開始下一個離散試驗之前,會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

我們用「Prompt」 的縮寫字母「P」 代表「提示級別」,將「提示」添加到「前提」之後,如下記錄在案:

  • A)在星星面前的桌子上的放置紅色和藍色的卡片。 老師說「指向_______(紅色或藍色)。
  • P)全手勢提示。

回應

回應」,也可以稱為「目標行為」或者「行為」。它發生在「前提」和「提示」之後。 當我們書寫離散試驗程序時,「目標行為」需要有非常清楚明確的定義。例如:「星星指向正確的顏色卡片。」而不是泛用的「星星回答正確。」

對「目標行為」做清楚明確的定義可以確保任何教導孩子的人都明確地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才應該得到強化/獎勵。 我們使用「行為-Behavior」的縮寫字母「B」 代表「回應」,附在「前提」和「提示」之後,如下:

  • A)在星星面前的桌子上的放置紅色和藍色的卡片。 老師說「指向_______(紅色或藍色)。
  • P)全手勢提示。
  • B)星星指向正確的顏色卡片。

 回應正確的結果:強化/獎勵

正確的回應會得到正面的獎勵來作為強化,獎勵可以是口頭上的讚美,實際物品,喜歡的零食或者通過「籌碼系統」(獲取一定數量的籌碼)兌現事先選擇的項目。

強化/獎勵的類型和數量也必須被設定並且嚴格遵守,這會是一個教育計劃成功的關鍵部分。強化/獎勵的類型和數量需要在「強化/獎勵計劃表」中列明。

用相同的案例,我們在「獎勵計劃表」中註明:強化/獎勵將在每一個正確回應之後交付。那麼每當星星指出正確的顏色卡片,我們就給他/她一個籌碼,當他/她獲取一定數量的籌碼(計劃表中需列明),我們就會兌現他/她事先選擇的項目作為獎勵。

在每次正確回應之後都給予獎勵​​稱為「連續強化計劃」,也可定義為:「固定比例強化方案1」,其中1表示需要多少正確答案才能獲得強化。簡稱為「FR1」(Fixed Ratio 1)。在書寫離散試驗程序中,「回應正確的結果」縮寫為字母「C」(Correct response) ,附在「回應」之後。如下所示:

  • A)在星星面前的桌子上的放置紅色和藍色的卡片。 老師說「指向_______(紅色或藍色)。
  • P)全手勢提示。
  • B)星星指向正確的顏色卡片。
  • CFR1- 誇贊,並且給予1個籌碼

回應不正確的結果:更正/校正

應用行為分析在使用離散試驗的過程中,當孩子回應不正確時,老師會跟隨校正程序,使用預先選擇好的「提示」來指導孩子,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回應。在書寫時,「校正」通常被縮寫為 「Corr」(Correction) 或者 「C2」 來表示它是 「第二種」可能的結果(第一種是回應正確的結果)。

例如,如果老師說「指向紅色」,但是星星卻指著藍色卡片,老師會自行使用一個完整的手勢提示指向紅色卡片並同時說:「紅色」。然後,老師會給出一個中立的陳述,例如「讓我們再試一次」。

對於不正確的回應,不給予獎勵,在更正之後也不予強化。當老師完成校正程序,這一次的離散試驗便告結束。

  • A)在星星面前的桌子上的放置紅色和藍色的卡片。 老師說「指向_______(紅色或藍色)。
  • P)全手勢提示。
  • B)星星指向正確的顏色卡片。
  • CFR1- 誇贊,並且給予1個籌碼
  • Corr)全手勢提示。

試驗間隔

試驗間隔發生在結果之後,無論是正確結果還是不正確結果。 顧名思義,這是試驗之間的間隔,意味著上一回試驗的結束。 一般來講「試驗間隔」不會寫入離散試驗程序之中,因為它一直會發生,不需要特別定義。除非是某些方案,需要遵循某種特定的時間間隔,才需要在程序中註明。通常的時間間隔都相當短暫,最多也只是幾秒鐘。

為什麼要有書面形式的離散試驗方案?

離散試驗程序之所以需要明確定義並記錄在案,是為了確保每一個試驗都以相同的方式運行。 只有這樣行為分析師才可以確定究竟是哪一個步驟出現了問題,並進而做出更改。

例如:老師A使用完整的手勢提示,而老師B使用的卻是部分手勢提示,那麼分析師根本難以判斷究竟哪種方法才最有效,而且孩子也會對教學課程感到困惑。

ABA引用的哲學是「如果孩子不能學習,就一定是教學方法有問題!」。 通過使用明確定義的離散試驗程序,我們更容易確定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也正因為如此,ABA程序可以隨時根據個體需要而做出個性化的改變,以便更好地教授每一個不同需要的孩子。

離散試驗訓練與自閉症兒童

「離散試驗」在對自閉症兒童的教學上頗有成效。自閉症兒童往往缺乏像他們同齡普通同伴一樣的學習慾望。這是指:自閉症兒童往往難以從觀察別人或者探索周圍環境中來學習,並且在與他人相處,玩耍和談話上也存在困難。

為什麼DTT可以增加自閉症兒童的學習動機?首先,每次試驗的時間都很短,這樣就可以允許使用許多次的教學試驗,獲得許多次的學習機會。其次,完全個性化的一對一教學這種DTT方式使得分析師在程序設計上能夠根據每個孩子的需要而做出改變。最後,離散試驗的「程序性」格式為孩子創造了明確可信的清晰度。

DTT – 離散試驗訓練的每一個試驗都有明確的步驟,並且力求簡易,適合孩子的功能水平。通過將複雜的任務分解為眾多小步驟的試驗,並使用適當的提示和指導,DTT最大限度地幫助兒童獲得了成功,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失敗。

參考文獻:Gavin Cosgrave, MSc. PhD., www.educateautism.com/applied-behaviour-analysis/discrete-trial-training.html

最後,我們在這裡再為您討論一下DTT 是不是就是ABA 這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Discrete Trial Training (DTT) 譯為:離散試驗訓練。DTT是ABA教授技能技術中的一種,它將所需教授的技能逐步分離解散成一個個小步驟,然後由治療師以高度結構化的格式系統地逐一教授這些技能。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ABA) 譯為:應用行為分析。ABA是指對「行為科學」的運用,它使用的是分析行為所採用的架構(ABC – Antecedent, Behavior, Consequence  前提,行為,後果)。所有類型的ABA教學都包括教學指令(前提),孩子的回應(行為)和獎勵(後果)。

請您注意,ABA不是DTT。ABA只是使用DTT作為教學的一種方法,ABA教學還包括許多其他的方法。例如:

Verbal Behavior (VB) 針對語言行為

Incidental Teaching在孩子感興趣的環境中,由孩子發起互動。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 PECS) 使用圖片來表達請求,想法或任何可以使用圖片來合理顯示的內容。

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  使用自然環境,同時教授多種技能,針對1-4歲幼童。

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PRT) 使用自然環境,利用孩子的興趣 / 動機作為獎勵,自我啟動模式。

以上所有類型的ABA教學(包括DTT),都有三個ABA衍生而來的組成部分:教學指令(前提),孩子的回應(行為)和獎勵(後果)。 差異主要在於針對的範圍,獎勵的類型,是否使用高度結構化的格式,是否利用孩子的動機,以及使用環境的不同等等。

參考文獻:Lauren Elder, PhD  www.autismspeak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