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危險行為”- 設定清晰的界限

應對“危險行為”- 設定清晰的界限

編譯: Shelby Xia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有各式各樣的“規則”需要每一個人去遵守。小至“吃飯的時候不能跳來跳去,因為可能會噎著”,“樓梯要一級一級地上落,因為可能會跌倒”。。。大至“不能夠站在高樓的露台邊緣,因為危險”,“不可以玩火柴和刀子,因為可能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

那我們該怎麼樣教導我們的孩子去遵守這些規則呢?答案是:為他/她們“設定清晰的界限!”

作者用“界限”代替“規則”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具人性化。“規則”可以具有權威或法定效力,“需要遵守規則的人”和“設定規則的人”完全沒有商討和解釋的餘地。但是“界限”就柔和了“規則”的剛性,同樣也需要遵守,但是“設定界限的人-父母”確是有需要和“被設定界限的人-孩子”在設定界限的時候做出溝通和解釋。

“設定清晰的界限”並使之有效,需要遵守以下幾項規則:(哈哈,這裡是規則)

  1. 盡量少設界限。我知道,一定有家長剛剛才興高采烈地想,這下我可要設定好多界限了!現在怎麼又說:“盡量少設”?

我們想要您和孩子的關係是一種90%的時候您對孩子說:“Yes.”只有10%的時候說“No.”。我們需要給我們的孩子一定的控制權/商討權,但是如果我們需要不停地說“No.”,我們就變成了:“制定規則的人”,这會破壞我們和孩子的關係。

盡量把您的家佈置的越少需要設置“界限”就越好。蓋住電源插座,桌角放上防護軟膠,樓梯口加置圍欄,廚房的刀子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大門內側頂端加置扣鎖,如果您住在高層,要么在露台外,要么在通往露台的出口加上圍欄,等等。。。

  1. 設置“界限”應使用的態度是: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愛他/她,而不是懲罰他/她。我們要與孩子解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為“界限”而不是“規則”的原因。

當你試圖阻止一樣孩子喜歡做的,但偏偏是一樣在您看來危險的事情。您會用什麼態度(語態和形式)來傳達這個信息?如果您大聲說:“NO!”,“STOP!”,这在孩子看來您是在懲罰他/她,您在阻止他/她做一件他/她喜歡做的事情!如果換一種方式:您可以這樣和他/她說:“原來星星喜歡看外面的風景,媽媽可以和你一起看,讓我們坐在小凳子上,陽台邊太危險,媽媽會擔心。”並且提供替代行為:“等吃完晚飯,我們可以一起到樓下去轉轉。”或者:“週末我們去電視塔的觀景台,哪裡可以看的更遠。”

  1. 一致性,不可改變性。

一致性地貫穿“任何時候,任何人,任何等級的負面行為”都不可以更改這個“界限”。例如:星星對廁所馬桶特別有興趣,總是伸手進去玩。這對他/她的健康有危害,我們要制止這個行為。在我們和他/她解釋了我們是因為不想她/他生病,這麼做是因為愛他/她之後。我們就蓋上了馬桶的蓋子,自己坐在上面,任憑他/她怎麼哭鬧,都不會改變。星星恐怕會鬧上1個小時(如果以前曾經有人允許過他/她),那我們就坐在蓋子上一個小時,星星最終都會停止他/她的負面行為,因為“無效!”

  1. 提供替代行為,或者轉移注意力。

在“規則2”中,我們已經提到“替代行為”。大家想一想“規則3”中的例子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替代行為呢?我們可以讓星星在浴缸裡玩水,或者去游泳池。。。

如果您實在想不出可以使用什麼樣的替代行為,您就只有“轉移她/他的注意力”去一樣比“危險,有危害”的行為更具吸引力的適宜項目/活動/物件上去。

記住以上這四個要點,相信您的孩子最終會學習到如何保護自己!

參考資料:Kate C. Wilde (2015)自閉的邏輯 Autistic Logistic. (第二章 Creating Clear and Strong Boundaries)